您当前的位置 :琅琊热线 > 新闻 > 正文

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亮相《非遗里的中国》,让世界品味重庆非遗味道

2024-09-14 13:29:47 来源: 网络

“两张小凳,一碗小面,几分钟‘呼’完,满嘴的麻辣鲜香,这就是一座城市,最美的烟火气,也是咱们重庆人,最想念的家乡味。”

在重庆的寻常巷陌间,总能看见重庆小面的身影。一勺油泼辣子滋啦下锅,既是唤醒重庆人一天的助燃剂,更是午餐、晚餐甚至夜宵的常客。重庆人爱火锅,也爱小面那筋道的面条,浓郁的汤汁。而作为重庆小面老字号的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则承包了大部分当地人的舌尖记忆。

百年传承而来,如今,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其霸道的辣香吸引着八方来客。2024年,重庆小面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秦云,携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亮相央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为主持人及观众带来了一顿非遗盛宴。从与母亲并肩经营到独立接手面摊,秦云用几十年的坚持与努力,不仅将传承的制面技艺发扬光大,如今二度登录央视,更是让重庆小面跨越了地域界限,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百年传承,四代坚守,家属院内破茧而出

打调料、煮面、点缀......节目中,秦云以娴熟的技艺一搅一挑一浇,一碗重庆小面便呈上桌来。这游刃有余的制面流程,是秦云多年岁月沉淀而成——

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最早发源于1908年的重庆九龙坡区陶家镇,是地道的重庆味道。1994年,第三代制面技艺传承人廖光淑带着儿子秦云,在国营建设机床厂家属院自家院坝上支起了一个小摊,开卖重庆小面,这便是“摊摊面”名字的由来。自那时起,秦云便开始了草根逆袭之旅。

起初,秦云的小面摊仅有十几平方米的空间,摆放着几张简朴的方桌,但凭借着分量实诚、汤色诱人,尤其是招牌的麻辣小面,辣味十足,吃得那叫一个痛快。有时位置不够了,来客便以凳为桌,坐在门口大快朵颐起来,这一场景,如今已成了不少重庆人衡量一家店是否好吃的依据。

“面”香不怕巷子深,随着一传十,十传百,山南海北的老饕都要来此试试深浅,“老太婆摊摊面”的名号逐渐响彻重庆。2009年,15年的坚持初结硕果,秦云与其母亲的老太婆摊摊面被评为重庆小面50强的第1名,这正是广大食客对他们品质坚守的认可。

非遗认定,央视助力,重庆小面香飘全国

2010年,秦云从母亲手中接过了面摊,成为了秦云老太婆摊摊面的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看来,要提升老太婆摊摊面的文化力和年轻力,关键在于品牌塑造。因此秦云立志,誓将“摊摊面”打造成为知名品牌,让重庆小面走向全国。2011年,秦云成功创立公司,“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正式开启了品牌化发展道路。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随着品牌声量的提升,2014年,秦云对祖传制面技艺的执着与匠心,吸引了《舌尖上的中国2》的目光,节目在此取景拍摄,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也成为了该季节目中唯一介绍的重庆小面。在央视的带动下,秦云老太婆摊摊面门庭若市,许多食客慕名而来,有时半天就能卖出上千碗。

随后,2018年,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秦云的带领下,重庆小面不仅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创新不止,星火相传,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将“非遗”这个生词变成耳熟能详的“热词”,是秦云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他始终向“新”而行,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在坚守非遗原料制作工艺的前提下,更新调料,推出预包装食品,为重庆小面注入了持续向前的“向新力”。

而且,作为中国重庆小面的先行者,秦云并不闭门造车,而是选择了招收学徒并开放品牌加盟。他不仅一对一地对学员进行教学,将自己的核心技艺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并且,他还与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共建重庆市非遗小面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小面制作人才的培养体系,有效推动了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认同。

对于秦云而言,秦云老太婆摊摊面的门只会越开越大。十余年来,秦云打造的重庆小面“黄埔军校”已经培育上万名非遗技艺传承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使得重庆小面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在“小吃”里见“大世界”,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不仅属于重庆,更是属于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里的中国》这一平台上,秦云所展示的不仅是重庆小面的独特风味,更是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未来,秦云不仅要让更多人品尝到重庆小面的地道风味,更致力于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传承与发展重庆小面文化的行列中来,唤醒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Copyright © 1999-2015 www.langyarx.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琅琊热线 版权所有